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正文
学习园地

【交通日记】陈雷钰:参加第三届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国际会议

2021年12月07日 12:25 陈雷钰 点击:[]

近年来,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成为当前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2021年12月4-5日,东南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国际会议(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ople-oriented Urban Design)采取全线上方式举办。会议主要讨论了疫情背景下对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的范式转变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梳理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的重点学术问题。
       德国空间研究科学院院士Klaus Kunzmann教授在报告“COVID-19之后的智慧城市”中以德国慕尼黑为例进行研究,发现疫情之下更多人选择居家办公,虽然宏观地理上保持稳定,但微观上仍会有一些影响(加强了人们由城市中心区像外围移动),面对疫情新形势,地理规划学家需要重新对城市进行评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庄宇教授提出整体健康导向的高密度建成环境设计策略已经成为亚洲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城市应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对市民心理及行为产生的影响,平衡个体和群体之间的需求。庄教授在研究中选取了四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纽约曼哈顿、上海静安区等),以温度,天空可见度,绿视率,路网密度,人均绿地面积为指标给出策略建议:严控城市建设范围,建立高密度城市的合理紧凑用地策略,优先布局小微空间,促进等量公共空间服务最大化。这里的“紧凑仍是城市发展的方向”是会上多数专家都提到的一个观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董慰把人们对公共空间需求分为三个层面:基本需求、社交需求和精神需求,不同的需求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如:多元健康的追求是基本需求的挑战,虚拟空间的侵蚀是社交需求面临的挑战。董教授认为,构建安全健康的公共空间体系、开放多元公共交往空间、公平有效的公共空间治理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趋势。

通过本次会议学习,我认为我们要深刻反思和自然的关系,以可持续交通促进可持续发展,从不同角度思考城市空间发展,待到疫情烟消云散,去拥抱春暖花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