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十路骑行伤害调查:都是路缘石惹的祸?
——参考素材,无权属
一、 仅半年来随手拍到的骑行者摔倒场面
《新路缘石》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悄悄地等着你摔个跟头……

图1 经十路骑行者被摔-大块头皮擦伤,长坐不起(山大千佛山校区南院附近20241204晚拍摄)

图2 经十路骑行者被摔-外卖小哥被摔(环山路口附近20240907晚高峰拍摄)

图3 经十路骑行者被摔(山大千佛山校区南院附近20241005晚拍摄)

图4 经十路骑行者被摔-假期伊始有孩子被摔得爬不起来(燕子山路口附近20240713上午拍摄)
二、祸起路缘石,持续二十年
经十路的慢行空间(图5、图6),即不是传统意义上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具有明显高差的分体式,也不是严格意义上处于同一平面的慢行一体化,而是约有2公分高差的褶皱形式。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的路缘石非常光滑并带斜角,骑行者很难意识到这种危险(隐患),一旦靠上去或试图越过,往往被摔。

图5 经十路危险的路缘石-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附近20241205拍摄

图6 经十路危险的路缘石-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附近20241205拍摄
这种情况自从二十年前经十路改扩建,除部分路段因各种原由安装隔离栏、围挡或修建绿化带外,基本维持原状。多年来目睹骑行市民被摔(自家孩子也曾摔过),尤其近期电动车流行、所在校区学生常被摔伤,再难熟视无睹!
三、不去治,也就成了不治之症
经十路改扩建工程当年是拿了“鲁班奖”的。客观而论,再好的工程或创新也难免存在不足和纰漏,关键是要有不断完善的进化机制和纠错能力。漠视,就永远存在;不去治,便是不治之症。
消除这种隐患,其实很简单:1)抺平/垫平,2)挖低,3)隔离,4)建绿化带,5)放置警示桩,6)贴警示条,7)更换防滑路缘石……
只是、或许,简单到不足以劳神,复杂到不愿意触碰;难道也要等待某种时机或机缘的出现才会着手吗……
注:这种路缘石,不仅仅是骑行者,雨雪天行人也是极易滑倒;公交站台上这种光滑的路缘石,乘客上下车防不胜防。
2024年12月6日星期五